首页>检索页>当前

驭风前行绽芳华——记2025年度河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刘庆宽

发布时间:2025-11-26 作者:周洪松 铁风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从无到有建成“回直流可变”风洞重器,到守护冬奥赛场、助力全球数百个重点工程抗风安全,再到深耕科普育人、播撒科学火种,近年来,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风工程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刘庆宽以“听风者”的敏锐与“筑盾人”的执着,在风工程领域书写着属于科技工作者的奋斗赞歌。

日前,刘庆宽教授荣获2025年度河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这是对他潜心教学科研一线30年,驭风前行服务国家需要的最新褒奖。

2007年,刘庆宽结束在国外的学习和研究,回到石家庄铁道大学,开启了“驭风前行”的新征程。

“传统风洞要么是直流式,要么是回流式,功能相对单一,如果既要模拟强风,又要模拟风雨风雪等复杂环境,就得建多个风洞,投入巨大。”刘庆宽在石家庄铁道大学实验室反复推演,一个大胆的想法逐渐清晰——“能不能让风洞‘可变’,既做回流试验,满足传统试验功能,又能切换直流模式、进行风雨风雪类的试验?”这逐渐形成了他后来新型“回/直流可变”设计的理念。

自基于这一理念建成风洞开展研究后,刘庆宽团队已完成国内外300多项重点工程抗风专项研究,团队足迹遍布祖国南北、世界各地。其间,他所主持的“大型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风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等科研项目,因其创新性研究成果和广泛实际工程应用,相继斩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21年4月,刘庆宽接到一项揭榜挂帅紧急任务——为北京冬奥会云顶滑雪公园研发防风网。任务具体要求:防风网建成后,要让瞬时25米/秒的风速降到3.5米/秒的安全标准。受领任务后,刘庆宽立即带领团队投入到紧张的研发工作。经过无数次的计算、风洞试验、结构试验和数值模拟,团队克服多重困难,终于以国外方案1/5的造价、1/4的工期,在防风网的防风效果、视觉效果、强度和韧性、张开回收便捷性上,均实现了国际雪联的标准要求。

2021年10月,经国际雪联专家现场验收,两个场地防风网的指标被推荐为今后国际雪上赛事防风网设计建设的新标准。

为表彰刘庆宽为冬奥会高标准防风网设计应用所付出的努力,其带领的党支部先后被评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团队荣获“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河北省先进集体”等称号。

在专业科研之外,刘庆宽始终带领团队开展科普教育事业。他所在的实验室先后获批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河北省科普教育基地”、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河北省科普示范基地”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科普教育基地”,科普项目获批河北省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普专项课题。

“汽车在风洞试验中需要关注哪些方面?”“列车高速行驶中,应如何防范横向吹来的风?”……在刘庆宽给学生们上的“从冬奥会防风网到风工程研究”科普课上,同学们时而认真思考,时而兴奋不已。随着一个个防风网背后科学原理的揭示,科研梦想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刘庆宽团队还开发了“风洞探秘”等体验项目,接待大量的大中小学生和企事业单位员工参观体验。

近三十年教学科研一路走来,刘庆宽始终以创新之智破局,以奉献之情育人,累计培养了6名博士、59名硕士,其中17人获得校优硕士学位论文,3人获得校优博士学位论文,5人获得省优硕士学位论文,1人获得省优博士学位论文,两人获评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如今,刘庆宽教授正带领团队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在传统抗风领域的基础上面向新能源和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进行科技攻关。

“风虽无形,但我们的科研有方向,育人有温度,服务有力量。只要能为国家发展、人民安全做点事,再苦再累都值得。”刘庆宽如是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周洪松 通讯员 铁风)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